曹公入荆州之时,江南世家豪族异口同声劝孙权投降,此举可合君臣之道?不外乎是为自身做打算罢了,对于孙氏,又有谁是忠心的呢?到头来,还是周瑜,鲁肃这两只不属于江东世家的骨干力量,主张与曹操一战,如此方有了赤壁之事。
世阀豪族之中的名士奇人,尽为孙权所用,因此孙氏可以虎踞江东,历久不衰。但世家阀门只见也有明争暗斗,作为君主的孙权亦需要不断平衡各方势力的利益。
孙亮力主北伐之事,国内的世家阀门也给予支持,于是有了施绩力取襄阳的战绩。但丁奉一军在寿春与魏军硬拼,最后因为补给线太长,经常被魏骑骚扰,丁奉不得已与魏军决战,不幸战败退回合肥新城暂住。
兴师动众的十几万人北伐,结果只是取得了襄阳而已。江东的世家们不到利益所在,对于北伐明显已经失去了兴趣。因此朝堂上一片沉默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想要把大权握在自己手中,孙亮唯有重用,培养一些并非世家豪族的人物。王蕃,贺邵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只是二人不擅于军事罢了。
君臣热议之时,宫外一人求见,却是太常全尚。孙亮之所以有今天,不得不说全尚的功劳不小。
“老臣参加陛下!”全尚年事已高,声音依旧洪亮。
“全公请入座,不知全公见朕有何要事?”孙亮对于全尚十分客气。王蕃,贺邵二人此时也起身向全尚见礼,然后才敢落座。
“老臣此番前来,乃为北方之事。”全尚开口说道。
“全公有何高见?”吴主孙亮问道。
“陛下言重了,数月以来前方未有捷报,反而败绩频传。老臣以为此非战之过,而是战略失当。”说道这里,全尚孙亮的表情和反应,继续倚老卖老的说着。
“全公何出此言?”发问的并不是孙亮,而是坐在一旁的贺邵。
全尚满脸笑容着贺邵,心中却知道这年轻人并不简单。自从被陛下发掘之后,便引为左膀右臂。自己虽然是从帝首功,但在陛下的心中,某些时候绝甚至还不如这个年轻人。
“魏蜀大战不断,淮间布有重兵,可西方却是空虚啊。”全尚意味深长的说了这么一句。
吴主孙亮面无表情,反而是贺邵了一眼同样淡然处之的王蕃后,继续问道:“全公欲行背盟之事乎?”
吴国与蜀国结为攻守同盟一同北伐,这是数月前两国数次通使后,由两国君主亲手签下的盟约,早已是世人皆知的事情。淮间的曹魏兵力雄厚,无可趁之机,但西方的蜀国边境军力却是不多。
全尚嘿嘿一笑道:“鼎足三分,魏国独大,是以吴蜀互为奥援。如今魏失雍凉,蜀得二州,鼎足之势渐分,江东若不及早图谋,恐失天时。”
这话说的并非是没有道理,蜀国与吴国同样弱小,所以才结为唇齿之盟。若是蜀国不断的壮大,江东仍是没有寸进,三足之势便由一大二小,变化为二大一小。作为势力最小的吴国,到时候又该如何自处呢?
贺邵闻言,默不作声,似在思索什么。作为吴主孙亮的左膀右臂,贺邵一贯是挡在孙亮身前,过滤朝堂群臣的建言和诘难。
提出陛下感到疑惑的问题,解答群臣的诘难,在交流之中秉持正理,这是贺邵的作用。孙亮执政一年有余,朝堂群臣无论是宿老还是新锐,都难以在贺邵这里占得什么便宜,更无法越过贺邵对吴主孙亮造成损害。
一句失言由天子口中说出,和从作为臣子的贺邵口中说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质。即便群臣都明白贺邵的意思其实就是孙亮的意思,可斗不倒贺邵又有什么用呢?
全尚这番话自然难不倒贺邵,眼下的形势孙亮也与贺邵,王蕃二人多次讨论。吴国的位置何在,吴国又将何去何从,直到今天君臣依然没有探寻到答案。眼下全尚也是论及此事,并且以此作为毁盟袭蜀的论点,贺邵需要仔细思索如何应对。
王蕃接过话题道:“自古以来,成大业者未有失信于天下之人。全公此言,尚需斟酌。”
王蕃作为孙亮的另一个依靠,甚至比贺邵还要难缠。因为王蕃为人高风亮节,正直不阿,而且才华横溢,为人处事都是秉承先贤正道,让人无从挑剔。
全尚心中暗骂王蕃不识时务,嘴上依旧是挂着副笑容道:“王永元此言差矣,昔年周公瑾,鲁子敬便有二分天下之意,如今岂非正是时候?蜀有山川之固,吴有长江之险,取蜀而连山川吴越,足与天下抗衡!怎可坐视蜀人壮大,自掘坟墓耶?”
孙亮见全尚与王蕃争论,心内却有自己的想法。全尚虽然有大功于自己,可毕竟全氏一族大都北迁,留下了污点。想在江东这世家林立的土壤上吃得开,全尚只有两条路走,依靠自己或是站在世阀一边。
现在来,全尚是脚踩两条船,左右逢源才对。北伐没有利益,又找不到收兵的口实,所以才有全尚提出偷袭蜀国的建议。
若是应允了,便等于告知天下人吴主孙亮背信弃义,偷袭盟友;若是不应允,眼下北伐无力的困境总要有一个说法。
世家豪族利用全尚来提出这一点,不外乎是不愿意和自己正面对抗而已。某峻,某綝的惨剧便是前车之鉴。掌握荆州兵力的施绩,是孙氏的死忠;北伐领军的丁奉更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草根将领。手中握有这两只力量,才是这些世家惧怕自己的主要原因。
去袭蜀,自然是荆州施绩为主,胜了这些人捞取实惠,败了则趁机削施绩的兵权。丁奉这里也是同样,北伐无功,损兵折将,回到国内后便再难执掌重兵。朝中可为自己用的人物并不多,大都是各大世家的官僚,一个不慎便是满盘皆输啊。
孙亮左右为难之时,只见全尚与王蕃争论的声音越来越大。王蕃正气凛然指责全尚误国之议,全尚倚老卖老讥讽王蕃不识时务。贺邵在一边也不做声,似乎有难以抉择的问题。
“臣陆凯,参加陛下!”争执不休之时,镇北将军陆凯闻召而来。
“敬风不须多礼,永元言卿可解朕忧,此言属实否?。”陆氏是江东的名门望族,陆逊虽然因为派系的争斗,郁郁而终,但其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陛下所虑尽在微臣心中,以臣观之实无可担忧之事。”陆凯稳稳站在堂下道。
听陆凯如此自信,王蕃与全尚也停止了争论,都想听听陆凯有什么高见。作为陆凯的朋友,王蕃和贺邵都知陆凯忠心于国,有出将入相的本事;作为世家的代表,全尚也想了解下陆家两大人物之一的陆敬风,对于眼下的局势是如何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