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鸭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鸭 > 明月万里照汉关 > 第一百五十九章 改变金石考古的一句话

第一百五十九章 改变金石考古的一句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文臣之患,文臣治国真的也有问题吗?

孙承宗苦苦思量,却没有答案,或者说,他不愿承认那个答案。

董宣武说,北宋灭亡的原因有很多,除去地理上因为失去燕云十六州,无险可守的原因外,最重要的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党争,另一个则是因为朝廷强干弱枝、以文御武的政策。

强干弱枝、以文御武的政策,虽然解决了军阀割据的可能,但同时也阉割了军队的血性,让武人看不到希望,也让民间失去尚武精神。所以,无论是北宋的禁军还是厢军,除了极少数几支军队,普遍都没有作为军人的荣耀感和使命感,老白姓甚至把当兵保家卫国当作成一种耻辱。

这样的军队,对付比他们更加弱小的平民也许没有多大问题,当他们面对在残酷环境中长大,已经习惯于彼此配合的北方野蛮民族,凭城固守也许还可以,但是打起野战,很难不崩溃。

董宣武的话中隐藏的意思很明显,是在暗暗指责大明现在执行的政策。大明同样是以文御武,大明的军人同样缺乏荣耀感和使命感,战斗力越来越低下,大明的百姓除非迫不得已,同样不愿意入伍从军。

这一切,难道真的是以文御武的恶果吗?

难道文人治国,最终就必然会陷入党争的困境,面临无可用之兵抵御强敌的困境吗?

董宣武甚至暗示,再这么下去,大明迟早会亡于蛮夷之手。

真的有这么危险吗?

泰西诸国,野蛮之邦也,不识仁义,只知霸道,可是他们偏偏都那么强大,能横跨数万里的海洋,征服无数土地与人民,但奇怪的是这些国家,因为力行霸道,反而越来越强大。这对大明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

大明只不过在朝鲜与小小的倭国打了一仗,虽然打胜了,但折损的元气,即使到现在也没有恢复过来。

国虽大,好战必亡。这句话,难道是错的?

孙承宗望着窗外的景色,目光变的迷离起来,原本清晰的世界,变的模糊起来。

晚上宿营时分,董宣武把白天整理的思路又理了理,试着写了一章,关于泰西文化与宗教的介绍,交给孙承宗过目。

孙承宗看了几眼,眉头一皱,责备道:“崇文,你首创标点符号,使断句变得简单,的确值得夸奖。你喜欢用硬笔写字,老夫也不说你了。可是你这篇文章,满纸都是白话,粗鄙无文,怎么能入夫子之眼?”

董宣武呵呵笑了笑,说道:“老师莫急,请听弟子解释。弟子以为,文章根本目的,无论是载道也好,述怀也罢,说到底是为了向其他人传递信息,或者为防止日后忘记而留下备案。

既然如此,能让更多的人看得懂,才是最关键的,特别是这种叙述性的文章。精心雕琢、含蓄艰深文字虽然华美,但并不实用。弟子每次读、、等大作,可真是苦恼死了。如果没有陈老夫子的解说,弟子真不知其中究竟是什么意思。

当然,这些弟子也能理解。

毕竟先人著述,没有咱们现在这么方便,先是用刀在龟甲、骨头上刻字,刻一个字极为不方便,后来强一些,改为在竹简上写字,但也快不到哪里去,而且成本极高。一部写下来,恐怕竹简足够装满好几辆马车了。

所以先人写书,力求简洁,用最少的字表达最多意思。

可是咱们现在没那么麻烦了呀,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早已让著书变得方便,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快捷。弟子不明白,既然这样,何必还要斤斤计较文字的精炼?回到文章的本源,准确的描述,让读者尽可能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本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歧义,岂不是更好?

当然,如果有余力,能用有文采,有感染力的文字把内容描述得更为生动是最好。

弟子这本写出来是希望能读到此书的人尽可能的明白弟子的意思,不是想要显摆弟子的文采的,何必要追求那些文采?再说,老师,就弟子肚子里那点墨水,您还不知道么?狗肚子里藏不住三两油,就算想要显摆,也没有那本事啊!”

孙承宗一呆,他先前读过董宣武的,虽然董宣武否认是他写的,但是孙承宗并不以为然。虽然也是用白话所写,但文采比这一篇不知要强出多少,所以孙承宗才有认为董宣武的文采应该是不错的误解。因此,看了董宣武这篇文章,才会怀疑董宣武在存心糊弄,故而有些生气。

回过头来一想,董宣武之前不过是纨绔子弟,没认真读过书,哪会有什么文才?那部看来要么真是那个金庸的才子所写,要么是经过李轻盈和他孙女孙小倩润过色,不然怎么可能那般出色?

想到这里,孙承宗哑然失笑:“也罢,的确是老夫错怪你了,你这小子,连粗鄙无文的文章,也能说出一大番道理出来,也不知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也罢,老夫就辛苦一下,帮你润润色。还是依你的意思,用白话写,不过这般的文字,若是传扬出去,你不羞,老夫这个做老师的也要羞死了!”

董宣武哈哈大笑:“弟子才不羞,要羞也是魏源羞!老师肯帮忙润色,弟子求之不得。”

孙承宗也笑了起来,忽然又问道:“崇文,你说先人在龟甲、骨头上刻字著书是从何处得知的?老夫怎么从未看到过这样的记载?”

坏了,说漏嘴了,甲骨文的发现,好像是在清末,现在的人们还不知道有甲骨文这回事呢!

董宣武差点冒了汗,不过好在他机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道:“是吗?弟子也是听人说的,便信以为真了。兴许那人是胡说,不过,弟子倒是在从药材铺买回的龙骨这味药材上,曾看到过被雕刻过的痕迹,很像是字,只是弟子才疏学浅,不认得。”

“是吗?”孙承宗十分惊讶,“竟有此事?那龙骨在哪里?”

“这个,这个……煎完药,自然是扔了!谁还留着那玩意?”董宣武结结巴巴地说。根本他就没见过,哪里拿得出来?

“你这个败家子!气死老夫了,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能扔掉?”孙承宗气急败坏,伸出手来,在董宣武脑袋上“咚”的敲了一下,董宣武当然不敢躲。

孙承宗立刻修书派人送给陈老夫子,让他立刻在京城搜罗“龙骨”以及像是骨头、龟壳的药材,确认一下,是否真有其事。董宣武也修书给董老爷子,请董家帮忙搜罗。

董宣武没有料到,他随口说出这一句话,竟然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让甲骨文提前两百多年面世,也挽救了许多原应该被毁掉的甲骨文甲片,让殷商的历史更加详实。

后世的研究表明,其中一些骨片很可能是来自夏朝,从而印证夏朝存在的真实性。

陈老夫子则因为发现了甲骨文而成为了一代金石考古的宗师。

在这件事上,董宣武虽然也被载入了史册,可惜是作为笑谈载入史册的。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