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王猛亲自陪同权翼一起回到清河后,事态的展已经逼的姚襄做个痛苦的选择了,自己一旦带人马北上,那自此以后就彻底的不得不为魏王效力了。但不北上,又能何去何从呢?虽然权翼要了一个人质回来,但姚襄还是有些不太安心。最终商议时,天水尹祥再次提出了和亲的主意,提出虽然魏王推脱了嫁女的提议,那并非说就不能娶媳,何不从姚家选择一女,嫁给王府诸位公子呢。
尹祥的提议顿时让姚襄心动起来,姚家适龄的女儿到有几个,三兄家中就有一个,本来他是属意魏王的嫡子冉智,熟知史嫡子的优势,但却被权翼、尹氏兄弟劝阻了:很明显,将来身为嫡子的冉智是要继位的,邺城的大臣们在痛恨胡人的时候里,是绝对不会同意立一个羌女为王妃甚至皇后的。不得已,姚襄选中了魏王长子,不管怎么说,只要两家结了亲,那就能让清河上下安心下来。
“既然大王已经同意了亲事,臣岂敢有违大王令旨?臣回去后,马上令人开始准备嫁妆,等候大王的聘礼来。等此事一结,臣即刻就率三万人马北上,为大王防备鲜卑人。”,姚襄再次改口,伏身恭敬的道。此刻,他已经完全放下了心,这次来他最大的目的就是把这个亲事定下来,本以为要多费些周折,没想到和上次求亲相比,这次竟然顺利的让他惊讶。但不管怎么说,他已经心中大定,于是也痛快的答应率人马北上。此时他还不知道,鲜卑人已经准备南下了。
“有景国防备鲜卑人,我还有什么担忧的?河北大事想来很快就能安定下来了。”,冉强带笑说道。
“大王说的是,臣看景国谋略出众,熟知兵法,日后功绩必定不在古时诸名将之下。不瞒大王说,幸好景国已经为大王效力,否则臣是不愿和景国在沙场对阵的。”,王猛笑眯眯的,脸一点也不红的把奉承送了上来。
姚襄有些扭捏,不得不谦逊道:“大王和王谏仪太高看臣了。”,虽然他一向很自负,但听了冉强和王猛接连的高捧,却不敢真的这么认为。
“既然大王已经想要收揽人心,为何却又下令把俘获的胡人充做奴隶,这样岂不是让其他诸胡心中猜疑,不敢归附大王?”,姚襄安下了心,于是他以前感到不解的事情问了出来。他对做汉人的渴望,除了来自于熟读了中原诸多书籍心中十分向往外,还来自于他的父亲,虽然他的父亲一直以自称,从不因为身为胡人而自卑,但在心里却从来没有放弃过中原正统的观念,甚至于临死的时候,还嘱咐姚襄和其他人道:自古无胡夷为天子的,中原天子才是正统,我死之后,就南下去归降中原正统天子,好好效力。这让姚襄想做汉人的愿望有为强烈起来。
“景国说的虽是,但,自中原大乱以来,中原百姓深受胡害,若是连俘获的胡人都不敢惩治,只怕中原百姓很快就会把我等放弃了。此是其一;其二,若是放任胡人在各地,那从未象中原百姓一样耕种过田地的他们,很快就会变成祸乱的根源。”,冉强没有丝毫隐瞒,用本意解释道。接着忽然带着有些狡颉笑继续道:“不瞒景国,孤正想等河北大事安定后,下一道令旨:凡被充做奴隶的胡人,为奴十年以后,若学会了正音,习惯了华服者,则削去奴籍,转为编户汉民,与诸百姓同。”
姚襄顿时明白了冉强的想法,若这样施行下去,岂不是胡人将会越来越少,汉民越来越多?只是做十年奴隶才能转为汉民,是不是时间太长了?他当然不知道,冉强还有些话没说出来,先用胡人为奴隶,然后转为编户汉民,本来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十年不但不长,冉强反而认为有些短了,熬不过十年的,大多是一些老弱胡人,这些人积习太久,改变习俗太难了,本来就没希望他们活够十年,冉强需要的是那些年轻,容易接受新习俗的胡人,这些人,才是永远变为汉民的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