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何成梁以大旱之后有大蝗的经验颁布了灭蝗悬赏的命令,尽管听起来只要专心去捉蝗虫,似乎收入不菲,不过稍微有点脑子的百姓都不会希望去赚那个钱,因为只要蝗虫一多,遭殃的还是自己这些平头百姓。
三月刚刚过去一半,蝗灾正式爆发了!
不少地方都出现了铺天盖地的蝗虫,所过之处,农作物基本上都被吃光了,为此徐光启和何成梁都愁坏了。尽管之前让人在研究治理蝗虫的方子,何成梁也提供了不少的信息,可是一来在这之前已有的方子中,都只是针对小面积的,祸患较轻的蝗灾,二来何成梁不是学化学的,对于农药,也只是小时候呆在农村的时候有一些粗浅的见识,提供的帮助不大,而这种事情不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很难产生效果,故而最终没有人能够阻止这次蝗灾的发生。
看到地里的蝗虫,不少的百姓连死的心都有了,去年刚刚遭受了灾害,今年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土地,却又遇到了蝗灾,这可如何能够活的下去啊!只有那些种植何成梁推广的新作物的土地情况好一些,这些作物都是初次在山东出现,估计蝗虫们都还不认识,也不太敢下口。只有何成梁知道,这些作物中红薯和土豆受蝗虫的影响本来就较低,因为这两种作物即使被吃掉了叶子,只要损坏不大,依旧能够存活的话,土地下的根茎还是会生长,只是产量会下降一些而已。
不过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大面积的蝗虫才是要紧,毕竟在山东大部分的土地上种植的作物那都是蝗虫的最爱,要是真的听之任之,后果不堪设想!
抗灾筹备署现在正式更名为赈灾行动署,各地的监测站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与之前何成梁派到各县的赈灾特别工作组一道发动百姓抓捕蝗虫,并且按照灭蝗悬赏令收购百姓捕捉的蝗虫,死活不论,大小不论,只要是蝗虫,一千只一百文钱,多捉多奖。
尽管不少人在长吁短叹,但是更多的人却积极的响应了悬赏令的号召,四处捕捉蝗虫去了。这么做一来主要还是为自己着想,毕竟蝗虫首先祸害的就是自家的地,多捉了说不定就能够让自家的损失更少一些;二来却是为悬赏的银钱,毕竟真要是一家老小全上阵,蝗虫又这么多,捕捉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三来却是回报何成梁,不少人心中抱的想法就是到时候捉了蝗虫直接交给衙门就是了,一文钱都不要,这主要是对何成梁拿出钱财鼓励百姓灭蝗的举措十分感动,而且之前何成梁的行为也让大家打心里尊敬。
这件事被何成梁派到陵县的工作组组长魏公达上报了上来,并建议适当的减少乃至取消悬赏金额,毕竟不少的老百姓还是很积极的在响应巡按衙门的号召,而且不愿意拿赏银的,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省下不少的银子,为以后做打算。
魏公达是何成梁在清丰的时候就买的一个孩子,平日里很聪明,这次被何成梁派到陵县去做组长也是报以了很高的期望的,而他也没有辜负何成梁的栽培,到了陵县各方面做的都很不错,不过此次何成梁却对他很是失望,在给魏公达的回信中何成梁大大的训斥了他一顿,并给他举了孔圣就赎买鲁奴之事教育子路的事情,示意他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巡按衙门的一切措施。
不过说实话,现在何成梁手头还真是紧的很,自己的钱不再好拿出来暂借给衙门了,而之前的收获大多都投入到流民安置和各方面的建设了,尽管之前何成梁早就专门准备了八万两银子作为灭蝗的悬赏银,但是现在看来可能是大大的不够的。虽然还剩余了很大的一笔银子,但是那是拿来预备赈灾所用的,一旦局面不可控制,到时候再安置赈济百姓,个方面的花销可是个天文数字。
从徐光启处回衙门的路上,屏退了随从,何成梁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仔细思索着解决的办法。不自觉中,何成梁走出了城,此时却见一个人在训斥自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