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鸭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鸭 > 博弈初唐 > 3、自乱阵脚

3、自乱阵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民不聊生,真正的民不聊生!

众多百姓因无法忍受那永无休止的残酷劳役,宁可自残肢体,成为“福人”(当时对残疾人的通称),借以逃避劳役。各地百姓举家背井离乡,逃亡到远方偏僻山野垦荒度日者数不胜数。

面临这种怨声载道的大局面,杨广却不懂得自我反省,甚至无知地认定,天下之所以混乱,全因人数太多之故,死人再多,对国家也是有益无害!

自古民为国之本,杨广居然会产生那么愚蠢的想法,似乎与他自幼的聪明伶俐太有点儿格格不入,真不知让人怎么评价这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帝王!有了这种荒唐认识作为行动指南,他的所作所为也就可想而知。

应该说,杨广之所以开运河,修长城,频繁发兵征伐邻国,本是想干出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使自己统治的国土面积拓展到前所未有的最大范围,各种业绩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从而做成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千古一帝”。

如此雄才大略,假如不是急于求成,仅仅一条大运河,就足以使他流芳千古,成为中国历代帝王的翘楚,可叹!

为了尽快实现那一伟大构想,有一回,杨广偶然听到黄门侍郎裴矩谈及“高丽本箕子(商纣王的叔父)封地,汉晋皆为郡县,今乃不臣,别为异域”一事,竟不顾国家、百姓的承受力,断然起兵一百一十三万,号称两百万,御驾亲征,乘龙舟沿长江、经运河到涿郡(今北京),于大业八年正月初发动对高丽之战。

当初征伐陈国与吐谷浑,得手都很容易,小小一高丽国,杨广自然也未将它放在眼里。依照这一思路,他幻想百多万大军出征,不必真正动手,高丽国就会乖乖献地请降。为了一显国威,出征前,他特地召集曷萨那可汗以及高昌王伯雅等多名外国藩王临阵观战,让对方见识见识他接受高丽国出降时的威风场面,从而使四周众多藩国今后不敢乱说乱动,压根儿没有想到要认真筹划一番,充分预计战时可能出现的艰难局面以及必要的应对措施,做好打一场或几场硬仗的准备。

可惜,杨广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大军抵达辽东城下,早已作好战争准备的高丽军队,已将一座城固守得滴水不漏,任隋军想尽千方百计穷攻猛打,也没法打开一个缺口。

因事先缺乏足够心理准备,辽东城久攻不下,杨广沉不住气了。为了尽快扬威立万,速战速决,在未经实地观察、全面分析敌情的前提下,他再度轻敌,盲目下旨,令宇文述率领三十五万精兵,绕过辽东,直袭平壤,企图在敌军心脏中间开花,进而各个击破。不想,高丽人老谋深算,接连六次诈败,一步一步,将隋军引诱到清川江渡江时,才四面发起总攻,一战将宇文述杀得大败而归。

那一战,隋军粮草辎重全部丢失不说,三十五万人马渡过辽河,逃跑回国者仅剩二千七百人,其他的全部战死、病死、饿死或自相践踏而死。

从此以后,百姓越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寡母孤儿成乡成片,各地奋起造反者数不胜数。

面临这种混乱局面,杨广还是不知自省,一心念念难忘的是这回面子丢得太大,绝不能轻易善罢甘休!为挽回脸面,大业九年三月(即上回兵败后九个月),他再度大举兴师,踏上讨伐高丽的征程。

经历过上回的惨败教训,大军在辽东城攻坚战再度受挫后,杨广开始变得聪明,竟别出心裁,倚仗人多优势,令众将士肩挑背负,在附近四周挖取、搬运土石,由远而近,逐步往城下推进堆积。这种方法也颇见奇效,才二十多天,就填出一条与城楼同样高的通道来,只须再鼓最后一把劲,花上三两天时间,将土石路与城墙连接在一起,大军即可长驱直入,使高丽人再也无险可守。

高丽人呢,眼巴巴看着土石路一天天接近城楼,却无计可施,一时众议纷纭,有人主张拼死一战,好歹来个鱼死网破,有人提议趁早撤离,先躲过这一劫再说。议来议去,始终难以取舍。杨广也自以为得计,正想下旨发起总攻,国内忽然传来急报:杨玄感凭借为大军督运粮草之便,在黎阳(今河南浚县)公然起兵造反。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