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怕,有我在,有三纵在,就是告到国府去,也没用。”杨天风离开会场,却还留下了陈大龙和几个卫兵,“有事就找陈支队,枪杆子还没嘴巴子硬?还就不信了。”
“放心,这帮家伙也就嘴上说说,还敢乍刺?”陈大龙满不在乎地说道。
杨天风点着头,摆了摆手,带着几个卫兵去见刚刚抵达这里的西南联大慰问团。
以张大煜教授为首,还有几位专家学者,带着十几个大学生助手,组团来到了永城根据地。在云南的时候,张大煜教授细一询问,送信人象挤牙膏似的又拿出了一些资料,差不多是整个煤化工的规划设想,不仅涉及到以煤生油,还有制药,有机化工等方面的内容。
如同强大吸力的磁石,张大煜把文件资料拿到联大与同事们一商议,立刻便引起了几位专家学者的兴趣。于是,杨天风的目的达到了,又招引来了一批为他打工的专家。
当然,现在被杨天风殷勤接见的西南联大慰问团却只是礼貌性的对话,他们心里着急要看的是根据地的煤化厂,想见的也是专家同行——赵雨柔。但对话持续了一会儿,张大煜等人便发现,这位带兵打仗的将军,对煤化工也是相当的专业。
“煤化工的产品多种多样,但考虑到战时急需,以及煤化厂的规模有限,只能是权衡轻重,集中设备和人力生产最为急需的。”杨天风沉吟了一下,苦笑道:“我们现在主要是攻克精炼液体油、润滑油、染料制药这几大难关,也有了些进展和成果。当然,目前整个国内都面临着物资短缺,民用也要有所考虑。下一步便是寻求投资和合作对象,建立肥皂厂、甘油厂,以最有效地利用蒸馏煤炼油的副产品和废料。以民用养军工,或许也是一条发展之路。”
“是这样啊!”张大煜若有所思,说道:“我们也有个初步规划,与杨将军的却有不同。国内物资短缺,物价飞涨,如果在云南建起煤化厂,所生产的民用商品不与市场攀价,只是稍加利润,以缓解民用匮乏。”
“这个想法很高尚,但却不合适,不合理。”杨天风淡淡一笑,说道:“如果只赚少量利润,生产规模如何扩大,规模无法扩大,产能又如何能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只有不断积累,不断扩大再生产,提高产能,才能逐步让张教授的美好想法变成实际。”
“张先生不是学经济的,只是禀持着一颗热心和善心,还有一颗爱国之心。”一位专家赞扬张大煜的同时,也表示同意杨天风的说法,沉吟着说道:“不知道杨将军所说的突破和进展是什么,我们这些人是否能帮上忙?”
“诸位学者专家的到来,实在令杨某感到惊喜和振奋。”杨天风笑着吐出一口长气,说道:“我所说的进展和突破,准确地说便是实验室制法,而从实验室转到工业化生产,或是大规模生产,便需要诸位的聪明才智,诸位的渊博学识了。”
“这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缪云台搓着手,“已经能制造出来,这就说明很快就能建厂生产。”
“缪兄,事情可能不会这样顺利。”张大煜急忙提醒道:“从实验室到大规模生产,其中还有很多困难要解决。”
缪云台不是很懂,但得到张大煜提醒,也知机地闭上了嘴。他不是化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但早年曾留学美国学习冶金,回国后把个旧锡土变身为国际上畅销的精锡。现在,他掌握着云南经济建设机构,可谓是既有影响力,又有资金,更怀揣云南工业梦的人物。